1、先對原水進行全面檢測
分析懸浮物、濁度、重金屬等指標,判斷是常規污染還是特殊污染。同時,根據用水用途確定出水標準,如生活飲用水需符合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,工業用水則要匹配對應行業標準,以此為基礎篩選適配設備。
2、確定處理規模與場地條件
根據日均用水量并預留20% – 30%的緩沖量,選擇合適處理能力的設備,還要考慮用水流量波動。同時,結合安裝場地的空間大小、地形基建和氣候條件,選擇地面式、地埋式設備,或針對性選擇帶保溫、通風功能的設備。
3、 匹配核心工藝與設備配置
依據水質特點選擇處理工藝,常規污染水可選混凝沉淀等常規工藝;高濁度或高要求用水選膜處理工藝;有機污染為主的水選生物處理工藝。同時,關注過濾單元、消毒單元、加藥系統等關鍵組件的選型,確保設備處理效果。
4、評估性價比與服務體系
對比不同工藝設備的初期投資、運行成本,包括能耗和耗材更換費用,平衡短期和長期需求。同時,選擇具備涉水衛生許可等資質、有同類案例且售后服務完善的廠商,保障設備穩定運行。
5、遵循選型流程與注意事項
按照原水檢測、確定標準、計算水量、篩選工藝、對比方案、實地考察的流程選型。注意避免盲目相信,關注設備冗余設計,并在合同中明確質保、耗材供應和水質責任條款 ,確保選型科學合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