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水質預處理不足
若原水濁度過高、含有大量泥沙或有機物,而設備前端的格柵、沉淀池等預處理單元未充分發揮作用,會導致后續處理負擔加重。解決方法是及時清理格柵攔截的大顆粒雜質,定期對沉淀池排泥,必要時增加預處理工藝,如投加絮凝劑強化沉淀效果。
二、過濾單元失效
過濾單元中的濾料(如石英砂、活性炭)使用時間過長,會因吸附飽和或堵塞失去過濾能力,使出水渾濁、異味明顯。需定期檢查濾料狀態,及時更換老化或污染嚴重的濾料,并對濾料進行反沖洗,恢復其過濾性能。
三、消毒環節異常
消毒藥劑投加量不足、消毒時間不夠,或者消毒設備(如紫外線燈管、臭氧發生器)故障,會導致出水微生物超標。應校準消毒藥劑投加裝置,確保藥劑投加量準確,定期檢查維護消毒設備,及時更換損壞部件。
四、設備運行參數不當
設備運行時,流速過快會使污染物無法充分去除,反應時間過短影響處理效果。需根據原水水質和設備設計參數,合理調整運行流速和水力停留時間,通過監測數據優化運行參數。
五、設備故障與維護缺失
管道泄漏、水泵故障、控制系統失靈等設備問題,以及長期缺乏維護保養,都會導致出水不達標。要建立定期巡檢制度,及時發現并修復設備故障,對設備關鍵部件進行預防性維護,保障設備穩定運行。
六、原水水質突變
當原水受到突發污染(如工業廢水排放、自然災害),水質發生劇烈變化,超出設備設計處理范圍,也會造成出水不達標。此時需實時監測原水水質,必要時切換水源或增加應急處理工藝,提高設備對水質波動的適應性。